财新传媒
图片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图片特辑:玉树地震周年

CFP
2011年04月13日 12:00
2011年3月23日,距玉树地震过去近一年。站在在玉树县震中结古镇南侧的一个山坡上俯瞰,大山坳里依然铺满了密密麻麻的救灾帐篷。 CFP
1/16
结古镇全景图。整个镇遍布着蓝色的帐篷,重建之路还很长。目前,供水只是部分恢复,供电设施虽然大部分都恢复了,但还是经常停电。 郭现中 摄
2/16
2011年3月24日下午,玉树县结古镇,两个藏族群众回到他们临时的家。在他们居住的帐篷上方,挂满了“风马旗”隆达,又叫经幡、祈愿幡,信教群众相信风马旗能带来好运,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同胞达瓦扎西(音)告诉记者,他相信“玉树不倒,未来更美。” CFP
3/16
2011年2月20日,青海玉树,几名僧人站在禅古寺的废墟上。一年过去了,禅古寺依然保持着地震后的样子,原址已经决定彻底废弃不用了。 CFP
4/16
2011年3月,玉树县结古镇禅古村,一名村民站在地震中倒塌的经筒前。在这片废墟的背后,新的结古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CFP
5/16
从禅古寺的废墟里挖掘出来的佛像,从去年5月起就一直被摆在巴塘草原的河滩上。距离结古镇15公里的巴塘草原正值雪后初晴,午后的太阳斜斜地照在62岁的看守佛像的干马彭措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射在不远处白布包裹着的几尊佛像身上。老人叹了口气,风又扯破了帐篷的顶,这已经不知道是一年来第几次了,每一次都要让他颇费功夫,把每一尊佛像都仔细包起。 郭现中 摄
6/16
2011年2月20日,一场为地震亡灵祈福的法会在玉树赛马场举行,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赶来,进不了会场的便挤在帐篷外旁听。 CFP
7/16
2011年3月22日,玉树县第一完小,一年级三班的板房教室里,一个藏族孩子向记者挥手。玉树县第一完小的校舍在地震中被摧毁,如今,他们在临时的板房教室里学习。 CFP
8/16
2011年3月,在玉树县上拉秀乡的查荣寺,一个小和尚在休息的帐篷里学习汉字。查荣寺的喇嘛更噶在地震后创立了扫盲班,为周围牧民的孩子义务扫盲。 CFP
9/16
2011年3月,在玉树县震中的结古镇,玉树第一完小的孩子们,在板房教室里继续他们的学习。玉树县第一完小是玉树最早的学校,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地震摧毁了学校的校舍,但没有一个孩子在地震中受伤。 CFP
10/16
帐篷旅店,老板姓名不详,甘肃人。目前结古镇只有两三家宾馆还能勉强营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十几家像这样的帐篷旅馆便应运而生。每晚的价格从10元到40元不等。 郭现中 摄
11/16
位于玉树新寨的贡成五福养老院─玉树县最大的孤老院,是震后政府和寺庙共同设立的,收养了80多位孤寡老人。老人们在入睡之前,都要在床上祈祷念经。 郭现中 摄
12/16
2011年2月16日,青海玉树,20岁的斯南卓玛刚从河里拉了一车水回来,在供水恢复正常之前,她每天要往返两到三趟拉上几百升的水来保证80多名孤寡老人的生活所需。 CFP
13/16
2011年2月,青海玉树,理发店老板陈凤君,来自四川绵阳,跟随在这里承包工程的老公来此,去年12月开了这家理发店。她觉得生意一般,赚的是辛苦钱,最大的不满意就是老停电。 CFP
14/16
2011年2月17日,青海玉树,珠扎多杰(中)是村里的会计。他家从废墟里扒出来的唯一完整的东西就是这台音响,虽然它再也不能发出声音,但珠扎多杰还是把它视为珍宝。身后的柜子是亲戚家的,房子塌了,临时放在这里。 CFP
15/16
玉树一家河南人开的照相馆门庭若市,来自扎多县的两个家庭的孩子在一起合影。地震加深了这里人们的亲情观念,人们热衷于在假日里一起合影留念。 郭现中 摄
16/16
责任编辑:江乐 | 版面编辑:王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