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羌寨最后的释比老人

2017年06月12日 17:07
2008年,汶川夕格村,释比杨贵生头戴猴头帽、敲打鼓主持祭祀神灵仪式。“释比”在羌族文化中是巫师的意思。释比在羌族人中是最有地位的人,他们能通鬼神,掌管祭祀招魂、驱鬼驱邪、祭山还愿等法事。更为重要的是,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和战乱中弄丢了自己的文字,正是通过释比把宗教典籍、法事技艺、天文知识、医药知识,世代口口相传,羌族文脉才得以延续。 图、文/财新记者 萧辉 编辑:杜广磊
1/10
2008年,汶川夕格村,在释比杨贵生的主持下,村民用羊献祭神灵。在汶川,杨贵生是受人尊敬、法力高深的老释比,不仅在本村,四邻八乡的羌人在有重要活动时,都会请杨贵生主持。 人人碰到他都会尊敬地喊他一声“释比老人”。
2/10
2008年8月,汶川夕格老寨子,孔武有力的男子们在跳羌族祭祀舞蹈羊皮鼓舞。
3/10
释比的祖传祭祀法器。过去在深山里,村民们信仰神灵,每到节庆日,要祭拜水井神、树神、土地神、羊神、家神等等。汶川大地震,村里一半以上的房屋倒塌,其他的房子也裂为危房。但村中仅有一个人因地震去世,而且是在别的村遇难的。杨贵生认为,这得益于村民敬畏神灵,天神保佑夕格村。
4/10
2009年7月,搬到汉地邛崃后,宗教式微,释比杨贵生老人孤独地抽旱烟,遥望着远方的故乡出神。在汉地邛崃,杨贵生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抽着旱烟、晒太阳打瞌睡的普通老头。很少有人请他做祭祀、驱邪、看病,只有每年一次的羌历年他会被请出来主持祭祀大典,“比过去也潦草很多了”。
5/10
杨贵生和杨水生兄弟是夕格村最后的释比。
6/10
下雨天,杨贵生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发呆,和大多数普通老头无异。杨贵生经常回忆往昔,最风光的一回,2006年汶川县政府在萝卜寨举办羌族文化旅游节,开场舞祭祀,杨贵生站在高高的祭台上,手敲响羊皮鼓,数百名群众舞蹈演员跟着鼓的韵律摆动。那一刻,他眯着眼睛,唱着古羌语经文,鼓点越敲越快,“神降临在我身上。我不是在表演,我是在与神对话。”
7/10
杨贵生展示2008年汶川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古羌释比文化传承人”证书。
8/10
在邛崃,杨贵生极少能用上他的祭祀法器,他很怀念戴着猴头帽、敲打羊皮鼓的日子。法器长霉点,杨贵生很心疼,“祖师爷传下来的的东西不能弄坏”,遇到难得的晴天,他就烧香烛,小心翼翼请出法器,摆放在太阳下晒。
9/10
杨贵生在木梯村新修的羌寨广场前溜达,广场上游人不时经过,但很少有游客知道他是一名法力高强的释比。杨贵生最发愁的不是营生,而是没人愿意跟他学艺了。他经常望着静静躺在角落里的释比法器,心里苦闷:“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难道要在我手里失传,没有脸去见祖师爷呐。”杨贵生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后一代释比,身后的寂寥和落寞让这位释比老人再难重现昔日的奕奕神采。
10/10
责任编辑:杜广磊 | 版面编辑:杜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