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航天日:追星筑梦,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回顾

2022年04月24日 09:04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由国务院于2016年批复设立,以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2022年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图:人民视觉
1/11
2021年10月15日,神舟十三号翟志刚(右)、王亚平(中)、叶光富(左)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人民视觉
2/11
2003年9月27日,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杨利伟在返回舱内,进行神舟五号发射前的训练。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图:人民视觉
3/11
2021年8月20日,中国航天员借助机械臂进行舱外活动。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图:视觉中国
4/11
2011年9月2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入轨后,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完成了历史使命。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人民视觉
5/11
2017年4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货运飞船,是向天宫二号进行货物运输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天舟一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宣告了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图:人民视觉
6/11
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图:人民视觉
7/11
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羲和”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以此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命名,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图:人民视觉
8/11
2020年11月24日,海南省文昌市,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2007年,嫦娥一号迈出中国深空探测第一步。2010年,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并对这块处女地开展人类首次探索和挖掘。图:人民视觉
9/11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图:人民视觉
10/11
2021年9月2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结构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这也是“中国航天日”定为每年4月24日的由来。图:人民视觉
11/11
责任编辑:陈婉婷 | 版面编辑:邓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