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专题报道 > 正文

非典十年:后遗症患者的生活

CFP
2013年03月01日 15:19
2003年的那场非典浩劫,夺走了349人的生命。风暴过后,活着的人无疑是幸运的,然而,对于其中一些人来说,他们躲过了灾难,却开始了一场无休止的痛苦行程。他们是非典后遗症患者,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这个群体的普遍状态。图为2009年12月23日,方渤在做烤灯治疗,闭着眼睛,却异常狂躁。他一直在说话,说自己的过去,谈自己的未来。他说他对未来没有信心。 新京报杨杰/CFP
1/14
2009年12月23日,每晚,病友们都有这样的聚会,几个人从不同的病房坐到一起,交流病情,相互安慰。他们自身有不同症状,但有两样共同,一是股骨头坏死——实心的圆球变成中空,稍微有压力,即使是人的重量,也会让骨头无法支撑而塌陷;二是肺纤维化,炎症导致肺部肿胀,成为一个布满伤疤的气球,外壁厚重,没有弹性,收缩困难,导致呼吸不畅。 新京报杨杰/CFP
2/14
2009年12月27日,方渤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几个女人以不同的角度坐着,在听,更在为自己沉重。方渤的妻子、姐姐在非典中去世,两个女儿相继离婚。 新京报杨杰/CFP
3/14
2009年12月28日,手术前,方渤回了趟家。他其实很不愿意回家,空荡荡的家让他很容易想起悲伤的过去。 新京报杨杰/CFP
4/14
2009年12月28日,方渤抽空回了趟家,家里堆满了关于非典后遗症的各种材料。他说,这些都是因为非典变成残疾人的残疾人证。 新京报杨杰/CFP
5/14
2009年12月30日,第二天要手术了,方渤换了个病床。他说自己已经做过两次手术,这次只是个小手术。只要能减轻疼痛,他什么都愿意做。 新京报杨杰/CFP
6/14
2009年12月27日,裴亚君、鲁晓梅、张文荣站吃力的站着,神情凝重。她们在一起的时候,宁愿多站一会。她们不知道自己以后能站多久。 新京报杨杰/CFP
7/14
2009年12月30日,郑素玲用双拐支撑着自己,但她撑不了很久就必须躺下来。她不愿意把生命都浪费在床上,但床却是她最大的现实。 新京报杨杰/CFP
8/14
2009年12月30日,泡脚是他们每天需要做的,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新京报杨杰/CFP
9/14
2009年12月30日,李桂菊趴在病床上看杂志。这样的姿势对于她们而言只能坚持几分钟。 新京报杨杰/CFP
10/14
2009年12月28日,刚出院没几天的刘秀芬来看望她的嫂子李桂菊,李桂菊掩面而泣。她们两在那次非典中都失去了亲人。 新京报杨杰/CFP
11/14
2009年12月29日,李桂菊刚刚扎过针,她说她的腿很疼。 新京报杨杰/CFP
12/14
2009年12月29日,张洪强夫妇都是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每周二,他们会相互搀扶着来骨科门诊看病开药。 新京报杨杰/CFP
13/14
2009年12月29日,每天离开医院的时候,李朝东和其他能动的患者都会走到走廊里向记者挥手道别。他们希望天天有人来看望他们,他们害怕被遗忘。 新京报杨杰/CFP
14/14
责任编辑:田淑娟 | 版面编辑:陆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