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这是张辰来北京的第一年,24岁的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谷歌公司的员工,搬进“中国硅谷”中关村。职场之路顺利开启,但出门上班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张辰是肢体障碍人士,依靠轮椅出行,他费力找到个轮椅能进出的房子,但单元门口的无障碍坡道坡度过大、没有扶手;他下坡难刹车,上坡极费力,冬天坡面结冰,张辰多次翻倒,“每天困扰我的日常出行”。
租房之初,物业曾承诺可对坡道进行改造,但9个月过去了,他反复联系街道和物业、上报残联 、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托朋友反应给区领导,专家、志愿者、残联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却始终难以落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对无障碍设施的改造要求。
一个该上人大的提案
很多小区有轮椅坡道,大道还没看到
关注民生,财新有心了
我们的公共场所,住宅建筑都没有像样的轮椅坡道,我们的公交车都没有与马路牙子平行的踏板。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这不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吗?
特意上残联的网上看了最新的规划计划,是2021-8-5通知,发展主要指标里都是补贴保障之类的。通篇只有一段提及“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但无细则,又无实施主体。 私以为比起一些补贴,协调解决出行障碍问题可迫切。全社会越习惯,才会越少歧视,包括求职等方面。
投钱搞大基建的时候排除万难克服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把无障碍设施修好的时候却克服不了困难。
不一样哦,这个更多的需要投入,而那个油水可是有点大。
走路都还不方便
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无障碍通道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觉得轮椅不该出行,不该麻烦大家。妈妈髋关节骨关节炎需要轮椅出行,深切有感而发。
确实,出租车都拒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