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图片故事 > 正文

乡关何处

2018年05月29日 15:56
2018年5月16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一位南水北调移民返乡后在汉江上做摆渡人,接送垂钓爱好者去江上钓鱼。在熟悉的江边,他们总能找到谋生手段。部分移民远离了故乡熟悉的环境,切断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加之安置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移民们往往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最终重新回到故乡,回到熟悉的生存环境中重操旧业。 图/财新记者 陈亮
1/15
韩家洲是汉江上最大的岛,据韩家洲村民回忆,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当地政府称韩家洲为难以恢复外界交通的孤岛,将岛上居民全部迁走,迁到300公里外的湖北随州万福店镇。多位村民认为,韩家洲不应该定性为孤岛,进出岛交通都靠船只,船在,何至于难以恢复交通。他们觉得安置地随州万福店除了交通方便,其他都比不上韩家洲:水坏得很,喝久了容易得结石病;厂矿多、灰尘大、空气差;土质不好种不成庄稼、生活没着落;孩子在学校受歧视,被边缘化……
2/15
2018年5月,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一名男子在路口休息。当地有距今7000万—1亿年的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随着库区环保压力增大,当地产业面临转型,地方上发展旅游业和旅游地产的愿望强烈。
3/15
十堰市辽瓦村,一位村民移民后不久即返乡在家中重操旧业经营起小超市,随着当地开发,这家超市即将被关闭。
4/15
康正宝站在废弃小学教学楼的二层,他和妻子目前就住在这栋楼里。康正宝家祖辈打鱼为生,从上世纪60年代丹江口修大坝,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康家经历了三次移民搬迁。“家怕三搬,迁一次败一次”,康正宝已心灰意冷,“随州地里能挖个金疙瘩我都不想去”。尽管百般不情愿,2010年康正宝一家依然被安置到了数百里外的随州,半年后,他和妻子毅然决然返回了家乡。
5/15
5月15日,汉江边废弃教学楼的阳台上,返乡移民康正宝和妻子想起拆迁前辛苦盖起的小楼和刚安定下来的生活,对比今日处境,失声痛哭。
6/15
2018年5月,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绿化带上工人在种植绿植,一天收入100多元。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康正宝这样的返乡移民来说,这种工作机会弥足珍贵。
7/15
2018年5月,随州市万福店镇凤凰山村,韩天明在大门口送客人。他现在经营着一家网店,自己做客服,一刻也不敢离开。移民中仍留在随州的多为老人,他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
8/15
5月8日,湖北随州,70岁的龚万秀在割艾蒿,切碎、晒干后,以每斤一两元的价格出售,“有了这二三十元,就能活下去”。龚万秀和丈夫每年有六七百元的低保,远不能维持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她和丈夫要靠割艾蒿和捡破烂赚取一些收入。
9/15
5月12日,湖北随州,韩天俊和妻子在放羊。他以前在汉江上经营一艘客运船,移民后,他带着十户乡亲组织了养殖合作社。养羊耗体力,随着年纪的增长,韩天俊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10/15
2018年5月6日,河南省唐河县贾湾移民村,众多房顶加盖起防雨的低矮彩钢棚。丹江口水库修建时,河南省淅川县10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共16.5万村民从家乡搬迁到不同的移民村,贾湾移民村是其中一个。
11/15
2018年5月6日,河南省镇平县刘楼移民村,院子门锁锈蚀,街道上堆满杂物,看起来居民常年不在家。
12/15
2018年5月,丹江口库区西北部的芦苇和树林中,一条条渔船在此停泊,虽然是禁渔期,依然有众多移民在船上居住。被安置到移民村后,大多移民都重新返回了家乡,很少在移民村居住。一位返乡的渔民称,移民村只有过年孩子们回来了,才回去住上几天,水上虽苦,但祖辈都靠着水面生活。
13/15
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丹江口水库西北部,贾湾村一户返乡移民的船上,女主人在拥挤的船舱里和面做面条。
14/15
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丹江口水库西北部水面上,尽管处在禁渔期,但仍有返乡移民为了生计下网箱捞虾。(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8年5月28日出版的《财新周刊》)
15/15
责任编辑:杜广磊 | 版面编辑:杜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