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图片故事 > 正文

财新直击:④夹缝中生存的小难民

2015年12月09日 14:53 | 标签:难民迁徙之路
在土耳其,住在城市里的难民不享受政府给予的租房优惠和生活补贴。但在难民营中少有机会赚钱养家,有些难民宁愿蚁居在大城市的廉价群租房里。通常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要挤下五六户人家。小难民们没钱去上学,平时就在破败的楼道内玩耍,年纪大点的孩子还要外出赚钱补贴家用。难民们生活在人声鼎沸的伊斯坦布尔,但繁华不是他们的。(图/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陈玮曦 文/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夏伟聪 编辑 万家)
1/17
伊斯坦布尔Edirnekapi区,两个小难民在破败的楼道内玩耍。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2/17
在伊斯坦布尔Edirnekapi区有着非常多的廉价群租房,不少难民选择聚居在此。楼房的旁边有的是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有的是烂尾工程。图中这幢三层的窄楼里一共住了6户人家,接近20人。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3/17
这栋楼的第三层住了两户叙利亚家庭。仅Amer Al Jawad一家就有14口人,包括他的两个妻子和11个孩子。其中10口人住在这一层,其他人住在毗邻的另一间房子。另外一个家庭是Amer第一个妻子的妹妹Mohammad一家。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4/17
41岁的Amer两年前来到伊斯坦布尔,现在在制木厂上班。他说并非每天都有工作,最理想一个月能挣2000里拉。但光房子的租金就800里拉,生活非常艰难。 夏伟聪/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5/17
Amer有11个孩子,其中最小的才4个月大,最大也只有14岁。他的妻子在忙于照料家庭的同时,会兼职帮人洗衣服,一个月有700里拉。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6/17
Amer的11个孩子和小姨子Mohammad的独生子都没办法上学。年龄稍大的6个每天出去卖纸巾帮补家用。图为其中3个孩子正准备出去卖纸巾,10岁的男孩举起沾满红色染料的手。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7/17
孩子们通常在下午4点出去,先在小卖部用70分里拉一包的价格买下纸巾,然后去人流旺盛的Aksaray以1里拉一包的价格卖出去,直到午夜12点才回家。父母有时甚至没办法联系到他们。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8/17
家里的卧室只有1个,大概10平方米。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9/17
Amer在室外抽烟。他说刚到土耳其时很想回去,因为“它不是想象中那样的”,但战况愈发激烈,“回去又性命不保。”他也想去德国,但没有钱给人贩子,也怕在海上家破人亡。 夏伟聪/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0/17
小姨Mohammad(右一)的丈夫和哥哥4年前在战乱中死亡。她说她当时只会不停地哭,但现在已经放下了。“我没办法,是真主要走他们的命。”她说。 夏伟聪/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1/17
Mohammad每天的工作是给晚礼服穿珠子,一件5里拉。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2/17
Mohammad的儿子(左前方)知道自己爸爸已经不在。他当时只有6岁,不停地哭喊说要跟爸爸走。而现在他会说,妈妈就是爸爸。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3/17
窄楼的一二层也住着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家庭。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4/17
孩子在楼道里玩耍。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5/17
楼里的6户人家关系都很好,孩子们经常串门,闹在一起。 夏伟聪/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6/17
整幢房子里没有一张床。晚上睡觉时就在地毯上铺上几张坐垫,再烧上煤炉,一家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陈玮曦/财新特派伊斯坦布尔记者
17/17
责任编辑:万家 | 版面编辑:张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