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图片故事 > 正文

因茶暴富的老班章

2016年05月09日 14:23
云南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隐藏在海拔1700多米高的布朗山丛林和雾霭中。那里天遥地远,车行如船,道路之崎岖坎坷超出想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生长在这里的茶树生长出了号称“茶王”的老班章普洱茶。 编辑/张家乐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16
2004年,看似与别处并无二致的茶叶被广东大家喝到后叹为惊人,追捧者日众,茶叶价格一路攀升,今年更是攀上了一万元一公斤的高点。祖辈们当年也许是随意种下的老茶树上的一片片叶子,套现成一张张人民币后,这个大山深处原本贫困的小村庄,在一夜之间被巨量的财富彻底改变。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2/16
老班章村的村民在暴富后各自在村里修建房屋。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3/16
4 月22 日,勐海县帕沙,李隆达在茶农家里看茶定价。这一步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娴熟地通过看和闻判断茶叶是来自古树还是乔木,或者掺了其他的料。李隆达是前任村长李开华二女儿李春兰的男朋友,两人是在勐海认识,李隆达系华南农业大学的茶科专业的高材生,从最早的种茶工作几年出来后,他就凭着专业的茶学研究创业做起了茶生意。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4/16
作为老班章公主的准驸马,李隆达不但和李春兰一起担负起打理家里茶叶生意的重任,还要创品牌和创新品,“这样就不用仅仅等着茶商上门收毛茶,自己也可以直接面对客户,掌握定价权了”。今年他新创了老班章的白茶和红茶,信心满满地准备推向市场。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5/16
老班章村所在地,自然生态植被多样,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6/16
这里海拔2429 米,是整个西双版纳的最高处,同样出产品质优良的古树茶。但这些茶叶都属于附近居住的爱伲人(哈尼族的一支),只是春茶采摘季节已过,住在山脚的傣族人也可以上山采摘用于自 家饮用。滑竹梁子背着两个白布袋爬树采茶。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7/16
茶树长出的嫩叶。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8/16
李隆达的合作伙伴之一黑二正给最后一批春茶杀青。杀青同样是个技术活,这一步直接决定了后期茶的品质。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9/16
黑二在监控柴火的温度。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0/16
毛茶进入茶厂后,第一步是挑拣,要把一些黄片和杂质剔除,这些都要靠细致繁琐的人工。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1/16
工人们将毛茶分拣,将黄片和杂质剔除。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2/16
压制好的茶饼还是温热的,需要放在烘干房里再待上几天。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3/16
在烘干房中放置的茶饼。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4/16
今年的市场很是微妙,茶商们都不敢大量进货,茶农们也在待价而沽。“基本上普洱茶市场每年的收购价和销售价都要参考两个基准点:一个是老班章,它的价格一出来,其他的高端的古树茶的价格就梯次出来了;一个是大益勐海茶厂的收购价,它一出来,整个市场的基调就奠定了”。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5/16
与勐海茶厂一墙之隔的就是一个茶叶交易市场,采购自各地的毛茶在这里中转,然后成吨的送往周边的各个加工厂,制成茶饼后再发往全国各地。五月的到来意味着采购季的结束,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越野车也陆续离开,而对于全国的茶商而言,这不过是新年销售季节的开始。 图/财新记者 郭现中 陈玮曦
16/16
责任编辑:张家乐 | 版面编辑:张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