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图片故事 > 正文

生存在焦渴之地:留守与逃离

2017年08月01日 09:50
在阿鲁科尔沁旗新打井村,干旱已持续了17年,特别是近三年,农民连庄稼都没种上。在干裂的山洪道两侧的丘陵地带,随处可见挣扎求生的生命——谷子、绿豆、荞麦、驴子和羊,当然还有生活在这片焦渴之地的人们。干旱导致新打井村村民自家田地无法耕种,他们便来到100公里外的葵花田当临时工锄草,每小时可获得10元报酬。但一周之后,锄草作业结束,他们将失去这份仅有的收入。队伍中大部分人年龄都在50到70岁之间。村里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常年不回。 图、文/财新记者 陈亮
1/12
连年严重干旱,使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打井村土地荒芜,绿色最浓的地方是野草,浅绿的是生长迟缓的作物,褐色地块是翻耕过的土地,土黄色地块是连年没有翻动的田地。
2/12
郑彩霞家的羊群,在新打井村村西的台地吃草。因为家中有羊群和村里唯一的小超市需要照料,郑彩霞成为村里仅有的常年留守的青年人。随着即将到来的搬迁,她预计村里常住人口会越来越少。她联合几户村民成立了牧业合作社,准备向银行贷款,扩大羊群的数量。
3/12
7月19日,新打井村村民李子臣在40亩谷子地里套驴锄草,6月种下谷子前没下雨,目前长势很差,收成没什么指望,但不打理又无处可去。
4/12
7月19日,郑彩霞在给羊群饮水,村里的水井是人工挖的滲水井,喝完了过一天会逐渐渗出,勉强够人畜饮用。
5/12
7月20日,凌晨4点,新打井村的村民们准备坐着面包车外出打零工。村里出圈吃草的羊群被车灯打亮。
6/12
负责接送临时工的中介王洪田努力将村民的行李塞进车厢,以便能关上车门。为了节约成本,七人座的面包车总是被塞得满满当当。
7/12
7月21日,两小时的午休结束,睡在地上的临时工喝口水起身,准备开始下午的劳作。
8/12
7月19日,郑彩霞的儿子龙飞在玩一盆洗衣服剩下的脏水。前日,赤峰市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44.7摄氏度。
9/12
干涸的沟渠里驴子在吃草,当地饲养的驴子过去主要为了耕种犁地,现在多数人家饲养的驴子是为了卖给驴胶商。
10/12
7月19日,入圈的羊群在屋檐下躲避正午的烈日,日前赤峰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阿鲁科尔沁旗最高气温达44.8摄氏度。
11/12
7月19日,饮牲口的水溢到水泥路面上形成水洼,麻雀在这里饮水,打湿羽毛。(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7年7月31日出版的《财新周刊》)
12/12
责任编辑:杜广磊 | 版面编辑:杜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