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滚动新闻 > 正文

防艾27年 高耀洁医生离世

2023年12月13日 09:39
2023年12月10日,被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医生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96岁。高耀洁1927年12月19日生于山东曹县,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是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曾任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是九三学社成员。图:IC photo
1/11
2007年2月22日,北京,高耀洁医生展示她所著书目。高耀洁原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教授、主任医师。1996年4月,退休后的高耀洁在一次会诊中首次接触到艾滋病患者,这名42岁女性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并最终死亡。高耀洁发现,当地存在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现象,且隐约觉察到血液传播病毒的可怕之处。当时国内防艾宣传主要强调艾滋病病毒通过静脉毒品注射和性接触传播,鲜少提及医源性“血祸”危害。“我对艾滋病开始特别关注起来。”从此,高耀洁走上艾滋病防治、调查和救助之路,克服重重困难,竭力推进社会重视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局势。图:视觉中国
2/11
 2005年8月14日,河南郑州,高耀洁医生身旁的桌上摆满了防艾宣传资料。1996年秋,高耀洁开始筹资编印第一批“防艾”资料,并于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当天,走遍了郑州市5个长途汽车站,3天内发放800多张宣传资料。此后,她不遗余力宣讲防艾知识、撰写宣传资料,印刷出版数十万计《艾滋病/性病的防治》《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报》等书刊,免费赠予机构、个人。她还在面向群众的卫生科普授课中加入“防艾”内容。图:视觉中国
3/11
2002年12月1日,郑州,高耀洁在街头散发自费印制的预防艾滋病的材料。高耀洁回忆,一开始“防艾”宣传材料主要讲述艾滋病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病源以性乱、吸毒传播为主,多从报纸杂志摘抄而来。到1998年春,她从多种渠道获悉,农村地区因卖血导致的艾滋疫情相当严重,但她很难和当地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者直接取得联系。“这些情况激起了我宣传预防艾滋病的信心和勇气,我的防艾宣传重点也转移到血液传播艾滋病的危害上来。”她在《我的防艾路》一书中这样说。图:视觉中国
4/11
2004年2月21日,高耀洁医生家中,身旁摆着一个奖杯。在探查河南艾滋病传播源头时,高耀洁发现与非法卖血和不正规采血、输血有关。“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面对这种在中国急速蔓延的恶性传染病,都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受作为一名医生的良知驱动,她在2000年前后通过媒体,向公众揭露“血浆经济”给一些农村带来的“艾滋之祸”和疫情导致的种种惨状,引发高度关注。国家加强了艾滋病防治的决心,增加专项防治经费,出台救助政策。在调查中,高耀洁还逐渐注意到一个特殊群体,即父母因艾滋病去世后留下的健康的未成年子女,并提出“艾滋孤儿”概念。2001年春节过后,高耀洁开始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向艾滋孤儿救助,通过各种方式给予直接帮助,并强调他们的生存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呼吁全社会关心这一群体。图:视觉中国
5/11
2006年4月5日,高耀洁医生在演讲。高耀洁一边忙于救助,一边还得警惕他人假借她的名义牟利,揭露“防艾”名义下的诈骗,曝光艾滋“神药”虚假宣传。她甚至被人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推上被告席,最终被判定无罪。为了保护身后名誉,防止他人借“高耀洁”之名谋名谋利,她在2016年写下声明,要求去世后被火化,不留坟墓,将骨灰撒入黄河,且不举行除此之外任何仪式。呼吁“防艾”和救助艾滋孤儿,给高耀洁带来社会褒奖和肯定。她曾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获得联合国世卫组织“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等。2007年,第38980号小行星以“高耀洁”命名。图:IC photo
6/11
2006年4月8日,高耀洁医生在病房照顾老伴。荣誉背后,高耀洁的家庭生活并不顺遂。支持她工作的丈夫郭明久因病去世多年,子女日渐疏离。2009年,人至暮年,高耀洁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后客居纽约。她希望写三本书,把真相留给人间,少一些人感染艾滋,少出一点艾滋孤儿。图:IC photo
7/11
2005年11月,高耀洁医生与学生交谈。图:IC photo
8/11
2005年8月14日,河南郑州,高耀洁在与人交谈。图:视觉中国
9/11
2007年2月26日,北京,高耀洁医生在首都机场检票柜台办理登机手续,准备前往美国。图:视觉中国
10/11
2005年11月30日,高耀洁医生。图:IC photo
11/11
责任编辑:董德 | 版面编辑:李丛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