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专题报道 > 正文

身陷“在职贫困”

CFP
2013年10月17日 08:20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提及贫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极端贫困人群,而忽略了“在职贫困”者。一般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并且努力工作,肯定不会陷入贫困状态。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却出现了即使拼命工作却依然贫穷的现象,并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在职贫困”(working poor)。欧盟对其的定义是:在工作却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 杨登峰/CFP(编辑:姬晨晨)
1/13
2012年1月4日上午,广州增城,五十余名环卫工聚集在此,称历年发放的年终奖今年没了,向公司讨要说法。工人手里拿的是前几个月的工资条。 孙俊彬/CFP
2/13
2012年4月23日,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在北京新国展举行,临近中午,一位清洁工在厕所内抽空吃自己早上吃剩的油条。 杨登峰/CFP
3/13
2012年11月25日,一男子身背1米多高巨型“鸭梨”出现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迅速引起众多市民蜂拥围观。据了解,这名“鸭梨哥”是一名白领,自称长时间忍受工作、房贷、车贷等多重压力,遂起意携友人一起表演“背负巨大鸭梨”的行为艺术,呼吁社会关注“鸭梨一族”。此外,“鸭梨哥”还呼吁设立“鸭梨节”,让不堪重负的白领们释放压力,学会享受生活。 老鹤/CFP
4/13
目前,“住房资源”正逐渐代替“职业”成为社会分化,甚至是社会固化的重要因素。一个人一旦在“住房资源”上处于弱势,意味着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处于弱势地位,最终走向“恶性循环”的贫困之路。 阿静/CFP
5/13
2013年8月20日,北京西北三环外,高楼林立,商贾云集,周围的二手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已超五万元,可谓寸土寸金之地。在这光鲜的背后,租住着大量的“北漂”一族,他们年轻、个性,为了梦想,以每月七八百元的价格蜗居于此,抒写着自己别样的青春。 李刚/CFP
6/13
“在职贫困”者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零售业、服务业、建筑业、休闲娱乐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通常较小,大都是小规模的私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职业特点和生存的需要,他们经常处于找工作状态,就业稳定性较差。图为2013年7月19日,北京,已是深夜,小王仍在准备第二天面试的内容。 李刚/CFP
7/13
2011年10月29日,上海,出行的市民从时尚服饰广告前经过,准备乘坐地铁前往目的地。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国际金融城市,诞生出中国新型白领阶层,他们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状态下忙碌奔波。 张斌/CFP
8/13
2012年10月21日,杭州,房博会和平会展中心,最后一天的展览,吹了1000多个气球的阿升在房产广告后面靠着休息一下。阿升说他也有一个买房的梦想。阿升是山东菏泽人,三年前来到金华永康,做过酒店服务员、房地产推销员,甚至还表演过行为艺术。去年,很偶然的原因,他跟了一位永康的小丑师傅学艺。因为长得高挑、手脚灵活,阿升深得师傅喜欢。很快地,阿升就在各地开始小丑表演。 陈荣辉/CFP
9/13
2011年7月9日,来自山西晋城的张伟,在太原一家庆典策划公司做演员。两年前,他从山西工商职业学院毕业后,与许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孤身留在太原打工。曾干过健身教练、打过零工、跑过业务的张伟最终选择了这家庆典策划公司。图为张伟回到出租屋吃上一碗速冻水饺。由于活动时间不固定,他常常不能按时吃饭。 胡远嘉/CFP
10/13
2013年08月20日,北京,因十个人住在一个屋子,为了清净,一位租户坐在楼道上网加班。 杨登峰/CFP
11/13
“在职贫困”现象的出现与社保制度、医疗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社会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职贫困”者拼命工作,却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 石言/CFP
12/13
“在职贫困”者终日“周旋于”工作与贫困之间,鲜有精力参加业余活动和社会活动。长期以来,个体易陷入“原子化社会”,直接导致处于国家与个体之间的一系列中间组织的解组,人们之间的关系冷漠、缺乏集体认同感和社区认同感、处于没有中间组织和制度整合的“游离状态”。
13/13
责任编辑:jichenchen | 版面编辑:卿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