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图片 > 图片故事 > 正文

显影|抱团养老:一场对抗晚年孤独的集体实验

2018年07月09日 17:38
2018年6月6日,老范夫妇要搬走了,大家一起在客厅里帮忙收拾东西。老范一个月前被电动车撞伤,左脚骨折,出院后要去康复医院,干脆就跟爱人一起搬出去了。2017年年初,杭州余杭区的张浩阿姨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抱团养老实践,借由媒体的关注报道,张阿姨成了远近闻名的“抱团养老第一人”。瓶窑镇的朱荣林和王桂芬找张阿姨取完经“干了一票更大的”,招募了11位陌生老人一起住进了自家别墅,开始了一场对抗晚年孤独的集体实验。 图/财新见习记者 李坤
1/10
麻将是老人们最重要的集体活动,也是除吃饭惟一的集体活动,每天中午饭后开始一直到晚饭前结束,雷打不动。“就是想这么大的房子别再冷清,有人聊聊天,最好是能有人一起打打麻将。”2017年5月朱荣林和王桂芬通过当地媒体发布了招募老人一起“抱团”生活的消息。报道一出引来了100多对老人报名,经过几番接触、“面试”筛选,最终他们选了第一批四对老人一起抱团养老。
2/10
6月11日,晚饭后,老人们在村里散步,港东村只有21户人家,地处杭州郊区,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小别墅,但年轻人嫌往返市区交通不便,村里常住的大多只有老人,村里也显得比较空荡。
3/10
.6月6日,一对预约了看房的老人留下吃午饭,大家一起帮忙择菜、做饭,虽然雇了烧菜阿姨,但平时老人们大都会帮忙一起做饭,有的时候干脆自己掌勺。
4/10
6月11日,晚饭后,当天值班的蒋一纯和王桂芬结算当天的菜金,每天菜金控制在200元以内,同时记录当天每人吃了几餐饭,月底统计后公平分担伙食费。朱荣林收取每个房间1200元—1500元的房租,用收来的钱雇了做饭、保洁和园丁三个工人,伙食和水电费大家均摊,自己并不盈利。
5/10
2018年6月11日,王桂芬在别墅后院的菜地里摘黄瓜,菜地里种了黄瓜、豆角、茄子等当季蔬菜,老人们雇了一个附近村民打理菜园,产出的蔬菜王桂芬的儿女周末回来也会带走一些。
6/10
6月4日,小张在院子里给叶季华理发。62岁的小张和52岁的爱人小高是“抱团”老人里最年轻的一对,其他老人就称呼他们“小张”和“小高”。
7/10
6月7日,杭州,张浩和自己的宠物狗在家中。张浩在2017年曾实践过三个月的“抱团”,先后有四位老人住进她120平方米的房子,但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持续。作为媒体报道的最早实践“抱团养老”的老人,她先是被称为“抱团养老第一人”,接着又被定义为“抱团养老”失败的案例。
8/10
6月5日,蒋一纯在房间里练歌。蒋一纯是老人中的文艺积极分子,衣着新潮,鸭舌帽都有十多顶,每天都要在房间里唱几嗓子,唱歌的时候还怕打扰到其他人,一般都在自己房间对着窗外唱。
9/10
6月11日,朱荣林在村口的公交车站等公交车去镇上,家里的空调坏了,维修人员的电话怎么也找不到,只能自己坐公交车亲自跑一趟。七户“抱团”老人中大部分是独生一代父母,他们是被子女“抛弃”的空巢老人,也是有着“各自过好自己生活”看法的“新老人”,他们不会走“养儿防老”的旧路,但身体和智力的衰老则必然要将他们推向被照看、被管理、被养老的境地。他们享受着现阶段“抱团”的乐趣和满足,但并不知道这种形式的养老能持续多久,他们像是一群老年创业者,为自己也为更多相同处境的老人们探路。(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18年7月9日出版的《财新周刊》)
10/10
责任编辑:杜广磊 | 版面编辑:杜广磊